第1章 序言

序言

这本书还远远没有完成,您读到的仅是一个提前公布的草稿版本。

这是俞磊所作的历史书的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古代文明史”,包含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古代印度等早期文明的历史。第二个部分讲述“希腊罗马文明”,是欧洲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后500年的历史。第三部分是“中世纪的世界”,这部分几乎涉及到了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方在近代以前的历史。而现在这部分,则是关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大航海及近代欧洲早期的历史。

文艺复兴的概念

关于文艺复兴,首先要区分一下两个概念:狭义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广义的欧洲文明的复兴。因为我们一讲到文艺复兴,马上就能想到的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意大利的这些画家和雕塑家,或者伽利略这样的科学家。这时“文艺复兴”一词所指的就是狭义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而我的作品所要讲述的不局限于狭义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是更广义的欧洲文明的复兴。但丁出生于1265年,牛顿在1727年去世。我所讲述的,是从1250年到1750年前后,约500年间以欧洲为主以及相关的其他地区的历史。

内容提要

我把要讲的内容罗列一下,首先是欧洲在公元1000年以后无论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开始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恢复,科学和艺术得到了充分与很好的发展。欧洲的许多城市都建立起了大学,文化中心从教堂、修道院转移到了大学,到十二、十三世纪时,形成了繁荣的思想文化,涌现了许多思想巨匠。此后,意大利城邦开始兴盛。意大利城邦如同古希腊城邦一样,出现了很多城市国家,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威尼斯建立起了海上帝国。佛罗伦萨不是军事强国,但文化极其发达。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都是佛罗伦萨人。意大利城邦兴盛的后期,西班牙、葡萄牙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开始近代殖民扩张。欧洲诸国相继兴起,葡萄牙、西班牙成为世界帝国。此后是荷兰、英国、法国的强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果被近代整个欧洲所继承。

文艺复兴是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代,欧洲的文化从希腊罗马时代后有过衰落。但是从公元1000年以后就一直持续发展而没有中断,直到我们今天。而今天我们的地球文明就是从文艺复兴的文明发展而来,这个地球文明可以说是从佛罗伦萨这座城市开始,扩展到整个欧洲,席卷地球各地,把世界上所有的地方都带入了其中。

我的讲述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以意大利城邦特别是佛罗伦萨为主,讲述地中海城市文明的再现、发展及灭亡。这部分从第二章到第七章。

意大利城邦繁荣的文化发展,也造就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艺术成就。这部分从第八章到第十二章。

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从第十三章到第十七章

伴随着大航海,欧洲开始向地球各地进行殖民扩张。然后是欧洲各国的政治史,直到英法争夺世界霸权的七年战争。从第十八章到第二十九章

科学革命的发生,人类再次进入科学的时代,从第三十章到最后。

由于文章的篇幅,所以分为上下两册,上册由第一章到第十七章,下册由第十八章到最后。索引、地图目录、插图目录两册分别建立。

文章说明

文章说明:

您所读到的这本书还远远没有完成,稿本的发布日期标识在每页的左下角。您可以前往https://www.yuleigood.com网站,那里有最新版本提供下载。

目前已经初步整理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

第二部分:希腊罗马文明(目前尚在整理中)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世界(目前尚在整理中)

第四部分:文艺复兴

第五部分:启蒙时代

即使这几部分,也只是初步整理,谈不上完成。如我在序言中所述,很多只是对我的视频讲课的初步整理而已。

读者一定会发现此书包含有大量错误,或者不恰当的文字,如果您发现了这些,请联系我,因为我仍然在不断修订此书,所以您的建议非常重要。我的电子邮箱是:mailto:yulei.history@gmail.com

我没有打算出版印刷此书,因为作品本身仍然在不断修订之中,通过互联网一样能够提供下载阅读。若您更喜欢纸质书籍,可以自行打印成册。

关于版权

关于版权:

本书使用“CC BY-ND”版权协议,简要来说您可以免费、自由地取得这本书的电子版本,也能随意复制,传播它,或甚至可以用作商业用途而不必向我支付任何费用,但是除非得到我的同意,您不能修改它,不能改变它的文字和其他内容。

具体条款请参见: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d/4.0/

关于地图、插图和引文

关于地图,插图和引文的说明:

本书附有大量的地图和插图。地图有些由我自己制作,还有些取自互联网上的公有领域的图片,svg格式的矢量图文件最新版本可以从https://gitlab.com/yulei.history/historymaps下载。插图主要取自维基百科,我在附件中提供全部插图的文件来源。根据行文的需要,图片经过了剪裁或其他调整,这些不再一一说明。

本书写作时间跨度很长,所以很多引文我自己也已无法找到出处,虽我已尽努力,但仍然无法全部列出。也因为行文需要,特别为译名统一,很多引文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文字都略有修改,这些也不再一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