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页 共 3 页
1663年6月,斯宾诺莎移居伏尔堡,虽然偶然也有外出旅行,但是直到时1670年,他基本上是在伏尔堡度过的。惠更斯1664年至1666年就住在斯宾诺莎附近,因此两人有着频繁的接触,大家都从事磨制镜片的工作,双方均敬佩对方的学识。但是相对于斯宾诺莎,应该说惠更斯在个人品行上当然无法相比的。惠更斯给他自己兄弟的信中对斯宾诺莎的称呼是很轻蔑的,同时还告诫不要把某种光学的秘密告诉斯宾诺莎,以免外泄这些可以给他们带来巨大商业利润的东西。1673年的法国与荷兰的战争中,作为荷兰人的惠更斯却躲在路易十四的宫廷内,然而斯宾诺莎却拒绝了法国国王可观的年金。
当时的荷兰,在继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殖民帝国,不过在斯宾诺莎生活的时候,这个如日中天的帝国却经历着由盛至衰的一场危机。威廉家族在尼德兰革命时就是革命的领导者,在荷兰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以后,这个家族依然保持在荷兰的巨大权势,几代人世袭成为荷兰的执政官。另外一方面,以荷兰州州长德·韦特为代表的共和派势力反对威廉家族的世袭地位,1650年,威廉二世去世,留下了遗腹子威廉三世(威廉二世死于威廉三世出生前八天),由于威廉三世未成年,共和派势力掌握了荷兰的大权。
荷兰由盛至衰的过程是和三次英荷战争分不开的。1652年~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德·韦特与英国签署了退让的协定。这可能是荷兰民众对德·韦特产生了一定的不满。1665年~1667年的英荷战争,在法国的支持下荷兰获胜。然而1672年,法国路易十四却与英国联合,共同对荷兰宣战,十二万法国大军的入侵使荷兰面对空前的危机。战争的失利使人民狂躁,他们把这一切归咎于德·韦特。在威廉家族的背后默许或者可能是暗中支持之下,终于,1672年8月,德·韦特在大街上为群起的暴民所杀害。而后,22岁的威廉三世被人民推举出来成为荷兰的执政官。哲学家愤怒了,斯宾诺莎激动地要来到街上张贴公告,怒斥暴民的行为。他的朋友们把他拦住,才使他没有与德·韦特同归与尽。
尽管世间的政治动荡不定,但却没有影响到斯宾诺莎的哲学研究,1670年他完成了《神学政治论》,1675年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伦理学》。当时他是准备出版《伦理学》的,但是因为斯宾诺莎与德·韦特的关系,出版工作只好搁置了。在海牙期间,他还着手于写《希伯莱语法》、《政治论》以及用荷兰文翻译的《圣经》,在《政治论》中,斯宾诺莎似乎认识到了,荷兰的共和政体已经濒临死亡,而君主制才是当时的倾向,于是他指出:民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不过还可能在其他政体之下接近那种理想。而后的历史是:威廉三世被人民推举出来成为荷兰的执政官,他迅速展现了他军事指挥才能,居然打败了路易十四的法国大军。1688年,威廉三世登上了英国王位,并在英国实现了君主立宪制度。或许这就是斯宾诺莎所预见的那种接近于民主理想的好的政体。
斯宾诺莎晚年最重要的一件是就是结识了年轻的哲学家莱布尼茨,1675年莱布尼茨出访巴黎,在1676年11月来到海牙与斯宾诺莎相见,他们相见后就成为了好友,然而莱布尼茨却没有斯宾诺莎那样的品德,后来他闭口不谈与斯宾诺莎的这段交往。直至十九世纪的研究才表明斯宾诺莎的思想对年轻的莱布尼茨的哲学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也许是磨制镜片吸入的尘埃所致,斯宾诺莎患上了严重肺病,1677年2月21日,年仅四十四岁哲学家就离开了人世。他的遗产只有一百多本书和他的许多手稿,由于他的书当时列为禁书,在他去世后,他的朋友们只能秘密地出版他的著作,而且只标有他的名字的第一个字母“B,D,S”,编辑者和出版者的名字一概未标出。这就是《斯宾诺莎遗著》,包括《伦理学》、《书信集》以及未完成的《知性改进论》、《希伯莱语法》和《政治论》。这书一出版就遭荷兰当局查禁,直到时十九世纪的将近两百年间没有再版。
斯宾诺莎死后一百多年,直到1780年前后,德国作家莱辛在和思想家耶可比开始重新发现他,此后斯宾诺莎在德国思想界开始闻名。他的一些伟大著作也先后被人“发现”并整理出版。黑格尔宣称:“要达到斯宾诺莎的哲学成就是不容易的,要达到斯宾诺莎的人格是不可能的。”诗人海涅这样形容斯宾诺莎对后来哲学的影响:“所有我们现代的哲学家,都是透过斯宾诺莎磨制的眼镜来看世界的。”荷兰人也开始把斯宾诺莎当成他们民族的英雄,而把他的头像印制在荷兰的纸币上。
俞磊 2007年5月4日
评论